服务热线
0791-86753021
甘荣刚:在焊花中熔炼“工匠精神”

       强烈的电焊弧光让人不敢近前,焊花拖着长长的尾巴四处飞溅,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工厂一天繁忙的交响乐……这一切,对于方大特钢建安公司电焊工甘荣刚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十几年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在焊花飞舞中,他燃烧着自己火热的青春,追逐着自己人生的梦想。凭着执着的信念与孜孜不倦的努力探索,引进消化了明弧焊代替手工电弧焊堆焊新工艺,成功探索出辊道自动堆焊、管板焊接装置等十余项工艺方法。先后荣获南昌市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第一名,江西省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第五名、第六名,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劳动模范等多种荣誉称号。

       “只要有真本事,就会得到认可与尊重”

       “2003年,一次机缘巧合,我以农民工的形式,应聘进入了原南钢公司(现方大特钢公司)建筑安装公司工作,成了一名劳务代理工。当时,总感到比正式员工低人一等,且学手艺当技术工人,不能坐办公室,一辈子在车间里干累活、苦活,能有啥出息……”秋日的一个上午,与笔者面对面坐在“南昌市甘荣刚电焊技能大师工作室”里,70后高级技师甘荣刚坦言,自己也曾是这么想的。“可真正投入进去以后,越来越强烈感觉到,当一名技术高超的“蓝领”,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去改善工艺流程,或许一个小小的创新,就能让生产效率提升一大截,就能助企业上一个台阶,自己的生活也会充满希望和追求,别人也会对你刮目相看……”2012年1月,他也因此成为第一批由劳务代理工转聘为方大特钢正式员工的其中一位。

       13年前,他还是私人工程承包队中的一名电焊小工,只懂手工电弧焊技术,可进入方大特钢后,甘荣刚觉得学习的眼界更宽了,人家在焊埋弧焊、手工CO2焊……他总喜欢一边看,一边问。企业生产淘汰的一些废旧设备,甘荣刚就央求老师傅借给他“玩玩”,还将有关电焊书借来,一边研究一边炼习。从此,电焊专业书、笔和记录本更是他随身携带的“宝贝”。

       “其实,当年一起工作的同事刘日晶参加江西省技能大赛,一举夺得电焊工种第二名时,对我触动特别大。加上最难得的,是公司非常重视岗位技术人员的培养,对参加任何级别的工种技能大赛,不设门坎,不论你是公司正式员工,还是劳务代理工,只要你有心、有能耐,均可报名参加,这更是激起了我对电焊技术的浓厚兴趣。”甘荣刚介绍道。

       从此,甘荣刚更加勤奋了,每天踏着晨曦出门,踩着夕阳下班。上班总是背着工具,抱着每包20多公斤的焊条、拽着四五米长的焊把线,或在高空中爬上爬下,或为了校正一个数据,反复测量十多遍,或为了一个工件,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寒冷的冬季,遇到狭窄的焊接部位,脱去棉衣,换上焊服,倦缩在狭小的空间里工作,遇到特殊的部位,蹲不得、站不下,只有曲着腿、弓着腰焊接,往往是一个接头下来,手臂酸的抬不起来;流火的七月,为了避免被飞溅的焊渣烫伤,即使穿上厚厚的工作服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身上还不免被烫伤,焊接的过程中,焊渣飞溅到脖子和脚面,顷刻间就和肌肤粘在一起,可焊接工艺要求他绝对不能停下来疗伤,只有强忍着疼痛一口气把活干完。

       努力终有回报。本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对技术的不断钻研,初中学历的他在近几年方大特钢组织的电焊工比赛中屡获第一名,已逐步成长为一名电焊工高级技师,被方大特钢授予“技能状元”称号,并获得了诸多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2014年,他所在的焊接小组被南昌市命名为“南昌市甘荣刚电焊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带领技能工作室成员又在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第二、六、十名的好成绩。

       “创新,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还能提升自我”

       2014年9月,建安公司承接了炼铁厂球团竖炉烟气脱硫塔的制作、安装任务。这一套设备主体采用超低碳全不锈钢316L,设备运行介质为含硫的废气,通过喷水与废气反应生成酸,来减少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因此,设备抗腐蚀性要求非常高,对施工过程的工艺选择及防护要求十分严格。

       “之前,我从未接触过这样的焊接。其钢板薄,仅为3毫米,如果采用普通手工电焊条焊接,极易焊穿钢板、发生渗碳现象,且全为40米的高空作业,劳动强度大。”甘荣刚回忆道。

       怎么办?甘荣刚食无味,寝不安,可倔强的甘荣刚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于是,那些日子,他成天“泡”在了厂里,与同事们多方查资料、想对策。在了解到超低碳全不锈钢316L需用1.2毫米的气保焊丝,在二氧化碳及氩气的保护下,才能进行有效焊接后,他们便购来两台脉冲气保焊机及1.2毫米气保焊丝,开始作业。然而,毕竟是新技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钢板焊缝成形难看;新设备在平焊、立焊、角焊时,电流、电压参数各不相同,若调整不好,极易产生飞溅,影响钢板耐磨性;二氧化碳及氩气混合气的比例最佳浓度配比始终没有结果……面对道道难题,甘荣刚与几名技术骨干,反复研究,仔细琢磨,通过不断试验,最后研究制定了316L不锈钢焊接工艺,采用97.5%氩气加2.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保护焊,替代了手工电弧焊焊接,既提高焊接速度,又确保了焊接质量,而且杜绝了渗碳现象发生,按期保质完成了任务。

       “不断参与生产技术攻关,一个小小的创新,或许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个人成就感油然而生。与此同时,自己的技能也得到了提升。”甘荣刚深有感触地说。在来自企业、社会的认同感和激励下,甘荣刚自己在技术上的追求和兴趣也越来越强烈。

       2013年,在动力厂更换预热器作业中,每组预热器均由两块2×3米的钢板中间用1600根钢管将其连接,每一组预热器就有3200个管口需焊接,共8组,有近3万个焊接管口需焊接。如此大的工作量,着实让甘荣刚当时吓了一跳。他明白,即便让一名娴熟的焊工采用手工氩弧焊接,不停歇地焊,一天最多也只能焊120个管口,劳动强度大不说,且质量还难以保证。

       甘荣刚再次陷入了沉思:若采用行业里管板焊机技术,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可光一台管板焊机就价格不菲,进口的至少要30余万元,国产的也要20余万元。且这种焊机公司只是在动力厂更换预热器时,才派得上用场,利用率极低。算完一本经济账后,他认为非常不划算。

       “能否自己做一台类似管板焊机的设备呢?”一个大胆的设想在甘荣刚的脑海里萌发。于是,他与一名电工、铆工、钳工四人组成了专项攻关小组。一方面,他们到南昌市260厂去学习参观,琢磨着管板焊机工作原理;另一方面,在技术摸索过程中,他们大胆实验,利用一台废旧的半自动切割机连动装置,采用钢块定位的旋转机构原理,围绕连接管旋转一周焊接,并根据水循环冷却原理,解决了焊接溶渣问题。经过反复推敲,最终设计出了一套“土”管板焊接装置。此套装置,即便不是电焊工,培训一天也能单独操作,每天可焊近200个管口。该管板焊接装置项目也因此获得国家专利,并为公司节约了购进一台同样设备的30万元资金。

       甘荣刚十分重视小改小革工作。25毫米钢板接焊是一道技术难题。如果按照传统工艺施工,从开坡口→焊接,到反面清根→再焊接,工序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还低。甘荣刚大胆探索,反复实践,成功开发了不开坡口预留间隙反面垫焊剂埋弧焊技术,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节省了成本。由甘荣刚负责的“拉矫辊修复”技术攻关项目荣获公司三等奖,创造效益121.71万元,2012年至2014年他荣获方大集团、方大特钢小改小革等奖项10余项,创效100余万元。

       “我愿将技能和经验传给年轻技工”

       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及钢铁行业“寒冬”的影响,通过技改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成了企业的必由之路。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大特钢号召广大员工突破自身“天花板”,积极投身到公司第三次创业当中去。

       “作为公司焊接技术内训师,积极调动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在自身钻研的同时,致力于新人培训,带领员工提高技术,解难题,增效益,应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甘荣刚认为。

       指着工作室里悬挂的《科技攻关三等奖——明弧焊代替手工电弧焊堆焊》奖牌,甘荣刚介绍说,“明弧焊代替手工电弧焊堆焊”技术,就是与团队的队员们一起设计、研制出的适合工作实际的焊接方法。即:将明弧焊机头安装在埋弧焊机小车上,实行半自动焊接,不仅焊接速度大大得到提高,同时自动焊的堆焊质量也大幅提高。目前,他们已成功地将此技术推广,应用在耐磨板、篦板、溜槽、磨煤辊等耐磨件的堆焊上。如此一来,过去,只有外委队伍能承接的“外委焊接项目”,现在我们均能独立完成,达到了为公司降本增效的目的。

       甘荣刚说:“其实,电焊是个传统型的行业,需要师傅的‘传、帮、带’。公司也希望自己总结出经验和技术传承下去,如今,我也抱着这样的想法,竭尽所能做好‘传、帮、带’。”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有年轻人或学徒工向他请教电焊技术问题时,甘荣刚总是不厌其烦地指点,即使是核心技术,他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口头回答不了的,就实际操作演示。在他看来,好学就是件好事情,应该鼓励年轻同志多问、多想、多动脑,让一些优秀电焊工成长起来,公司的实力才能壮大。

       正因如此,仅2014年就为公司130余人次培训焊工技术知识。许多外单位也慕名而来。去年,为南昌铁路局培训员工10人、为南航学院培训学生3人。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逐渐成长为一支高素质、精技术的创新团队。他带领工作室员工2014年获得国家专利5项;完成科技攻关4项,为公司创效211.58万元;小改小革16项,创效77.16万元。

       而对于家人,甘荣刚则很少提起,但他内心隐藏着深深的愧疚。家在远离南昌的凤凰沟,每周也只能回去看望家人一次,呆上一天,便匆匆赶回上班,忙时更是两三周才能回去一次。“有时,为了赶工期,连续一两个月都难得回家。”甘荣刚低着头若有所思地轻轻说道。是啊,对于这样的状况,别说照顾家里,就是回家陪爱人,都需要挤出时间。2013年的一个夜晚,爱人生孩子,因工作需要,他也只在家里呆了三天……

       在焊花中熔炼“工匠精神”。十余年来,甘荣刚凭借刻苦钻研,迅速成长为具有顶级技术水平的电焊高级技术师,在方大特钢普通“蓝领”工人中吹响了“集结号”。如今,“蓝领”也不再只是默默无闻的“背景板”,而是在生产实践中争做“学习型、知识型” 工人,越来越吃香,走上了企业发展建设大舞台,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不竭动力。(周其珍)